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

FreeNAS一些紀錄

把自己寫過的東西弄上來
順便增加版面XD

FreeNAS使用紀錄
FreeNAS是使用FreeBSD系統核心的網路儲存設備
(NAS,Network-Attached Storage)
WIKI說明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reeNAS
使用平台:
Intel(R) Core(TM)2 CPU E6300 @ 1.86GHz
ASUS P5B-VM/V-P5G965/DP_MB
DDRII 2048GB RAM
WD 500GB HDD
CF轉IDE轉接卡
使用版本:FreeNAS AMD64 0.69.2.4700(目前升級為0.7.4919最新版本)

安裝方式:
(前提)將系統安裝在CF卡上,前置硬體安裝就不提了
1.光碟開機,進入Console setup選9以安裝程式
2.選擇安裝完整OS,含data+swap(其實我不知道跟embedded差在哪...embedded比較小只要64MB)
3.NAS系統區最小預設128MB,個人是用512MB(依需求做增減)
4.建立SWAP,個人設為1024MB(依需求做增減)
5.基本上就照系統指示按按鍵,安裝完畢重新開機,光碟要取出
6.進入系統在Console setup選2設定IP及其他網路設定
7.確認無誤之後就以網頁設定為主

網頁設定:
1.網址輸入之前設定的IP,預設帳號是admin,預設密碼是freenas
2.首要之事是先修改帳密,移到左上角的System→General,這邊需要改的有語系、使用帳號/密碼、時區設定及NTP伺服器

沒有RAID的作法:
1.硬碟→管理,右下角點+號,新增磁碟
2.這邊因為系統是在CF卡上,硬碟是為未格式化過的,所以要格式化(我用UFS)
3.每做一次更改,確定完後還要按套用才會更動,確定硬碟已上線
4.設定群組,存取權限→使用者/群組,可以在這新增一個新群組及使用者(原則上跟Linux那套一樣)
5.選擇磁碟→掛載點,類別選Disk,磁碟選FreeNAS的系統硬碟,Partition Type選MBR,Partition Number輸入則是看分割區,因為我硬碟上沒系統,整碟為一個分割區,選擇1
6.Mount Point Name要跟之前的名稱一樣,擁有者選剛剛新增的使用者,群組選剛剛新增的群組
7.設定swap分割,請到系統→進階,選擇swap分割區,類別為裝置
8.裝置名稱我是輸入/dev/ad8s3(視系統顯示為主),這邊意思是看主系統碟代號(如ad8),s3是第三個分割區(swap通常在這)

有RAID的作法:
1.架設RAID5作資料的維護,點選硬碟→軟體RAID→RAID5
2.這邊應該會在提供者看到有連線到的硬碟,選取需要的,對RAID命名後按增加
3.如果成功應該會在頁面上看到有一組RAID產生,接著作格式化,UFS格式,再進行掛載
4.硬碟→掛載點,按增加,類別選Disk,磁碟選剛剛的RAID,Partition Type有點特別,因為MBR不讓我過,所以選GPT(這三項差異點不曉得在哪),Partition Number為1,Mount point name記得要跟RAID那邊的名稱一樣
5.接著新增群組,值得一提的是將test(預計做管理者帳號)設為wheel群組(偽裝成root的群組,請上google查詢資料)
6.之後為了分配權限,可以在/mnt/xxxx中設立個別的家目錄
7.再用chmod 777或chmod 770修改資料夾屬性
8.swap設定如前個作法

網頁設定(SMB/網芳設定)
1.服務→CIFS/SMB/網芳
2.認證方式用本機使用者,若不需帳號密碼則用Anonymous方式
3.工作群組輸入WORKGROUP,因為大部份xp內建群組都是WORKGROUP
4.Guest帳號打上自己要的(這樣如果選用Anonymous機制就可以寫入檔案到硬碟上),如果Anonymous下讓使用者禁止寫入檔案可打回原本的ftp帳號(其實我有點看不懂...這部分沒動到)
5.接著,點選共享新增一個共享資料夾
6.名稱自訂,註解自訂,路徑點右邊的...來選擇路徑
7.選擇\mnt\XXXX為硬碟根目錄
8.確認後套用,便可在網路芳鄰上測試
9.如果要設置不同的目錄可在共享新增

SSH設定:
1.因為命令列模式沒有tab補完,很麻煩(懶),希望有個終端機介面的方式
2.服務→SSH,打開啟動
3.有關root准許進入,是啟動的話,root就能登入,反之就不行(切su模式也不行)
4.接著在使用者,選擇要登入的帳號,在shell(The user's login shell.)那邊改成bash
5.nologin是指使用者無法以telnet及ssh服務連入遠端主機
6.在主機列表中,Host access control是要先接受再否認(先否認就會全擋掉)
7.至於公私鑰就不提了...

注意細節:
1.使用上發現一些小地方要注意
2.FreeBSD對中文支援不高,所以使用中文檔名會有一些問題
3.避免有空白或 - 的存在,名稱如果有空白要加上跳脫字元\
EX.若要表示\mnt\test 123 則要改成\mnt\test\ 123
否則系統不會執行指令
4.mv除了平常用的搬移檔案外,也能重新命名
mv 檔案 新檔案名 或 mv 資料夾 新資料夾名
5.對了,指令的參數要打在前面如ls -l \test,放在後面不會執行



附註:RAID5修復說明(沒試過)
1.磁碟陣列Level 5,說明請參照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RAID
2.基本上是壞一顆還有得救,壞兩顆誰來救,因此以下是以壞一顆硬碟的情況說明
3.磁碟→管理的畫面,有一顆硬碟狀態顯示遺失,軟體RAID顯示DEGRADED
4.磁碟→掛載點的畫面。按下重試,顯示OK後,softraid硬碟會重新掛載,裡面的資料檔案就可以再重新檢視
5.但這時候還是有硬碟損壞,可以在關機後,將故障的硬碟換下,換上一顆容量相同的新硬碟
6.重新啟動FreeNAS,此時FreeNAS並不會自動重建新硬碟,必須手動加入Raid5
7.磁碟→管理,將之前故障的硬碟資訊移除,新增新的硬碟資訊
8.注意:新增時,在介面中最下面已格式化之檔案系統,選擇軟體RAID選項
9.磁碟→軟體RAID→RAID5→工具,選擇Volume名稱,點選新硬碟,執行insert命令
10.此時會進行rebuilding,重建完後,軟體RAID將再次顯示complete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